投稿 登录 | 注册

“人才争夺战+归国潮+双创”:2018海归创业必读

发布时间:2018-05-09      作者:李莹亮  
分享:
进入2018年,“人才争夺战”在神州大地各处鼓角相闻,20多个地区纷纷“放大招”吸引人才。刚落下帷幕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代表团听取了一名归国创业代表关于推进产业创新和人才发展的发言后,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进入2018年,“人才争夺战”在神州大地各处鼓角相闻,20多个地区纷纷“放大招”吸引人才。刚落下帷幕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代表团听取了一名归国创业代表关于推进产业创新和人才发展的发言后,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海归大军想在这场激烈的“人才大战”占领先机、脱颖而出,有哪些优势和机遇?人才争夺中,一线城市是否会被二线城市赶超?海归创业过程中,又将遭遇哪些难点和痛点?本期《科技与金融》专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樊立宏,并结合科技部、教育部、全球化智库等数据资料,多维度解读2018海归创业的最新形势。



文︱李莹亮


创新人才需求高  

史上最大规模“归国潮”袭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培养方式日臻多样化,不少国内莘莘学子选择了到海外深造。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较上一年增长11.19%,达到48.09万人。十八大以来,有231.36万人学成归国,占改革开放以来回国总人数的73.87%,形成了我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归国潮。

    曾经,中国每送出国留学的三人当中,仅有一人回国。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与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留学人才纷纷加入庞大的“海归潮”。到了今天,每五个留学人员当中,就迎回四人学成归来。教育部数据显示,1978-2016年间,我国海归总数达260.54万人,其中2016年学成归国人数达43.25万。可以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人才磁铁”效应正逐渐凸显。(如图1)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樊立宏,在接受《科技与金融》杂志采访时表示,归国潮的出现,与我国所处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从国际环境看,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为我国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带来了机遇,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才制度环境逐步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与发达国家间人才流动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逆转。从国内发展看,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济发展要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我国迫切需要更多的海外科技人才回国并投身到创新创业之中,催生新供给、释放新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80后、90后成海归主流  

高学历人员比重节节攀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国内创业大军也出现了新变化,80后与90后的海归创业新生代早已接过前辈的大旗,成为创业主力军。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CCG)联手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海归性别比例平均,90后占过半数,独生子女占超过七成。同时,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看,我国留学人员每年回国人数呈上升趋势,约95%的回国就业人员年龄分布在22岁和34岁之间,并且硕士、博士高学历人员的比重逐年提高。(如图2)

  

    她指出,海归人才无疑是我国的优质人力资源,特别是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我国未来对优质人力资本的需求将是巨大的。与此同时,海归群体的快速增长使其就业压力更甚从前,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海归创业集中产业链高端 

掀起《中国制造2025》新工业革命

    李克强在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道:“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调查了海归创业在行业分布,发现海归们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其中,创业者创立的企业主要集中在IT/通信/电子/互联网,占比近五分之一。紧随其后的是服务业和文体教育/工艺美术,占比分别为14.7%和11.8%,选择金融业的占10.3%。(如图3)


    该报告还发现,七成以上的创业海归初始创业时间在2015年以后,与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出台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密切相关。初始创业时间在2006-2014年占比为18.7%,2005年之前的仅为4.9%。(如图4)



    樊立宏表示,相对其他创业群体,国家和地方引进的海归创业人才“创新+创业”呈现五大突出特征:一,原创技术或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二,高素质的国际化创新创业团队;三,创业投资的投入和关注;四,创新创业成果处于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五,企业快速增长业绩和潜力。统计数据显示,他们创办的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如图5)


一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持续升温 

引才策略应结合自身优势和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为海归人才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政策便利。目前,在“科教兴国战略、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为海归高端人才量身定制的扶持政策也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前所未有的机遇正在朝着海归走来。

    2017下半年开始,20余地政府陆续出台新政,对国内外专家人才不断抛出橄榄枝,在资金、福利、生活保障、产业化、知识产权分配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政策细化与进一步落实,高端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升温,成为各方争夺的核心资源。

    《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海归创业选择的城市中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这五所城市几乎吸引了半数创业海归。其中,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尤其是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创新创业集聚,依然是海归创业首选目的地。选择创业城市的理由呈多样化特征,其中经济发展、人脉关系、环境舒适、文化多元包容性强、资源集中五类原因的认同度均超过三分之一。(如图6)


    2018新一轮“人才抢夺”战况激烈,二线城市急起直追之势不容小觑。对此,樊立宏总结了二线城市引才升温的五个主要因素:一是我国重大战略实施形成的推力。例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定位、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城市需要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的战略调整和相互支撑,在这一大背景下,人才集聚在提速;二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形成的拉力。人才发挥作用要有载体、有平台,企业在面临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转型、需技术,自然渴求人才;三是在全球、全国重视人才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观念的转变。四是经济实力的支撑。参与这一轮人才抢夺战的城市,在经济总量上占据一定优势,未来随着人才集聚、城市发展和人才创新创业,将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局面。五是大城市高生活成本对年轻人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挤压产生的效应。那么这场海归人才攻防战中,一线城市是否会被二线城市赶超?樊立宏则认为,一线城市及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底子好、引才起步早,更青睐高端国际人才,而其他二线城市在追赶和学习的同时,将形成与一线城市互补的格局。

    “首先,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已经具备地理、资源和人才优势,在新一轮人才抢夺战中,人才结构、行业领域更加聚焦高端化、国际化,在策略上更加重视系统性、突破性,在措施上着力从注重行政手段引才向注重利用市场机制、注重营造环境转变。其次,杭州、南京、苏州、宁波等一些城市的引才工作起步早、步子大,正在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在引才中已经和一线城市形成竞争。而其他的一些二线城市,人才集聚效应显现的基础上,城市定位、功能、人才结构和布局也会更为清晰,并且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将逐步形成与一线城市不同的、差异化的引才策略和引才结构。”她分析道。


过半海归创业者经历失败 

融资、成本与市场仍是发展瓶颈

    参与《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调查的海归创业者中,高达52.9%的人有创业失败的经历,预计整体实际失败比例可能更高。经验匮乏和资金不足占据失败原因的头两位,他们反映创业困难主要来自于经营成本高、融资困难、对国内市场了解不足、相关创业服务不到位等。报告还调查了海归创业者对创业服务的评价,发现他们在创业阶段最需要获得市场开拓和金融服务,其次是创业辅导、财政经费支持、人才引进等。另外,报告显示,海归创业者认为创业园区、孵化器等创新基地和平台对创企帮助程度不大。调查中认为帮助非常大、较大的仅占不足三成,24.2%的创业者表示帮助很小或者没帮助。(如图7)

    樊立宏认为,对于创新创业群体、科技含量高的初创企业,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特定难题非常关键。例如,海归创业人才在遇到侵权时,维权要付出很高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于是,有些海归创业人才选择与外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认为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更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价值体现。因此她建议,在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需要政府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宣传和落实以及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建设,同时也要注重引进海外高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回国(来华)创业。


回国创业“水土不服”

政府需多方对接资本和人才

    近年来,通过政策创新、平台建设等措施,海归创业人才获得了很多支持,政府对于海归人才的引进和支持应更加重视使用市场化的机制和普惠性政策。例如,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更多地引进风投行业的高端人才专家参与其中,以多种方式为海归人才与民营资本、民营企业之间搭建对接的桥梁和平台等等。

    然而,不少海归创业者却表示,各地鼓励政策看似琳琅满目,但他们能否实实在在享受到优惠,却是另外一回事。《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调查发现,仅两成海归熟悉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优惠政策,56.44%的人表示“听说过,但不知详情”。回国后遭遇“水土不服”,对国内政务环境不熟悉,大部分海归并不清楚如何寻求帮助,最终还得靠自己。该调查还发现,海归创业资金来源中,66.9%来自个人存款,38.2%是亲戚朋友借款,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比例相对较低,凸显出海归融资渠道单一、信息不畅通等问题。

    同时,创业服务应根据留学人员的痛点对症下药,例如,针对海归人才接收国内信息不对等、毕业时间与招聘时机错开、优惠政策审批程序复杂等,优化创业服务,掌握国外学校的毕业时间,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前宣传回国创业信息和优惠政策。

    樊立宏认为,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信用体系建设、基础设施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具体成效,才是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并成功创新创业的根本和长远之计。虽然在服务和支持海归人才创业方面,目前更多强调海归人才的“水土不服”,但同时也要看到,很多海归人才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他们带来的新理念、新文化和新风尚,对倒逼我国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起到一定作用,使政府和创业服务机构注重按照国际惯例,依靠法治和契约精神约束自身行为,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