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登录 | 注册

赛莱拉陈海佳:有信心跑完这场马拉松,助推干细胞新药面市

发布时间:2022-06-04      作者:编辑部  
分享:
助推干细胞产业的发展。

陈海佳

全国政协委员、

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采访|李慧 文|叶青 图|由受访者提供

2021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干细胞国家1类新药在赛莱拉诞生。

在《广东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被列入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行动计划。这让全国政协委员、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赛莱拉”)董事长陈海佳倍感振奋。

“干细胞是世界生命科学的前沿,是区别于传统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治疗重大疾病的新技术,具有先进性与特殊性。”自2009年投身到干细胞产业至今,陈海佳见证了我国干细胞产业的发展。

他说:“中国干细胞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由模糊、混乱逐步走向规范化、产业化、明确化。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对干细胞产业的支持、引导的力度逐步加强,这为干细胞科技创新,产业化、规范化管理和有序开展临床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12年来,陈海佳持续加大对干细胞原始创新和自主攻关的投入。如今赛莱拉的授权专利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干细胞制备专利申请数量居全球第一。2021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干细胞国家1类新药就诞生在赛莱拉。

开启第三次创业

陈海佳与干细胞产业结缘,还得从15年前说起。

2007年,陈海佳前往美国进修,当年美国干细胞研究者马里奥·卡佩奇以小鼠胚胎衍生干细胞中应用基因靶向技术的发现,和其他两名科学家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陈海佳第一次接触干细胞的概念,“我深深意识到,干细胞技术是一种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必将为人民生命健康带来深远的影响。”

2008年,亲人因为重疾离世,悲痛之余,陈海佳更加看好干细胞治疗重大疾病的前景。2009年,他决然投身到干细胞产业中,成立了赛莱拉,开始了第三次创业。 

尽管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但第三次创业的困难度远超陈海佳的预想。毕竟,当时干细胞产业在我国处于萌芽阶段,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干细胞属于前沿科学和新兴产业领域,需要更多的科研力量支撑。”从一开始, 陈海佳就把目光聚集在技术创新,依靠科研力量推动干细胞产业的发展。

做科研,陈海佳绝不吝啬。近5年来,赛莱拉研发总投入金额增加近六倍,从2014年的669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3,867万元,研发总投入金额已经占销售总额20.66%。

承建全国规模最大的区域细胞制备中心、成立广东省干细胞制备工程实验室、与医院合作开展临床研究……如今,陈海佳的干细胞产业之路越走越坚定。其中由赛莱拉牵头的粤港澳大湾区干细胞产业创新中心被列入国家发改委国家战略库。

在赛莱拉,有一面专利墙,密密麻麻地挂着各式各样的专利证书。目前,赛莱拉拥有全国干细胞领域首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干细胞相关授权专利283项,专利授权数量位居全球前列。

庞大专利池背后的支持力量,是赛莱拉组建起的国际一流干细胞科研团队。201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士新在赛莱拉成立院士工作站,这也是赛莱拉第一个院士工作站。之后,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中国工程院院士詹 敏、王迎军先后在赛莱拉设立院士工作站。

2019年7月,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兰迪·谢克曼教授受聘担任赛莱拉首席技术官,并担任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除了院士团队,赛莱拉还有一支来自海内外知名院校的博士研发团队,建有多个省级产业化平台,承担了30多个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2021年,我们提出了‘一条小脐带两个大产业’的产业发展蓝图。一方面,通过临床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发治疗膝骨关节炎等干细胞新药。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动物脐带提取物、动植物细胞外泌体,推动科学护肤产业发展。这‘双轮驱动’的模式将为企业提供强大的造血功能,让科研与产业化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陈海佳说。

大湾区首个干细胞

国家1类新药获批临床试验

“作为一名科技创新创业者,想要取得成功,我认为战略眼光特别重要,同时对机会的把握能力、整合管理能力都是必备的素质。” 陈海佳的战略是加大科研投入,一步一脚印,“把(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验证好,不在乎速度是快还是慢。”

去年9月,陈海佳带领干细胞科研团队提交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新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临床试验许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干细胞国家1类新药。

“在该新药研发项目立项之前,我们其实有几个科研方向选择,最终选择该项目的原因在于研发膝骨关节炎新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中国有1.13亿名膝骨关节炎患者,能让这些患者重获健康,社会价值难以估量。”陈海佳一直不忘“科学和爱 ,守护生命”的初心。

新药研发往往是九死一生,更何况是干细胞新药,无论是赛莱拉还是我国都是从“0”开始。截至2022年1月,全球已有近20款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但中国还没有完成“0”的突破。

从细胞储存、制备、检测技术平台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开始布局,赛莱拉自主研发出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规模化培养设备以及干细胞评价体系,解决了干细胞产业化的“卡脖子”技术,打通干细胞产业化关键环节,并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最终获得临床试验许可。

“我们目前正与北京协和医院等临床研究中心开展临床试验,计划于2027年新药申报上市。”陈海佳充满自信地说,“新药研发的时间周期会很长,但我们有信心跑完这场马拉松,助推新药面市。”

好消息不断传来。2021年12月3日,赛莱拉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合作的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合作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展的干细胞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转化等多个研究项目合作也正式启动。

“干细胞从实验室应用到患者,需要经过科研到产业化的过程,科研是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产业化是从1到1亿的过程,这需要企业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医’融合发展,才有助于科研成果转化。”

自2016年起,陈海佳每年积极组织“国际(广州)干细胞与精准医疗产业化大会”,组建干细胞产业联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干细胞生态圈,进一步助力提高我国干细胞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选择符合自身特性的

资本市场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陈海佳一直在为我国干细胞产业创新发展而奔走。每年的全国 “两会”,他都为推动国家干细胞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刚刚结束的2022年全国“两会”,陈海佳建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干细胞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在干细胞领域拥有很好的科研资源,有国家实验室、有国内最多的干细胞临床基地、还有粤港澳三地协作优势。” 陈海佳认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干细胞科技创新高地,不仅有助于推动粤港澳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且能够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竞争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核心领域关键技术自立自强发展。

陈海佳也关注新三板改革。早在2014年赛莱拉已登陆新三板,完成多轮融资。“科技与资本是创新型企业腾飞的两个翅膀。”陈海佳说,资金的补充加速了公司科研及转化平台的建设,以及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这有助于推动攻克干细胞核心技术,逐步构建起自己的技术体系,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

他认为,新三板作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平台,自运营以来,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构建了“小额、快速、灵活、多元”的股票发行融资制度和高效便捷的公开发行融资制度,推出了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优先股、可转债等股债结合品种,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设立后,新三板改革成效逐步显现,企业端基础更加夯实,投资端基础更加稳固,市场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市场信心进一步提振。”陈海佳建议,下一步继续提升更多中小企业的融资功能,包括构建新三板和北交所公司信用债发行与交易制度规则体系,允许在北交所和新三板推出公司债产品;各地政府加大对新三板和北交所可转债、公司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未来金融资本在企业创新发展道路上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也越来越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加持。”陈海佳透露,未来将根据公司实际经营发展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特性的资本市场,助推干细胞产业发展。


· 文章版权归本编辑部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如需获取转载、合作、采访等需求请到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获得相应信息。

· 您亦可在知网、今日头条、南方号等相关平台上关注我们。

文章评论

我来说两句 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暂无记录
发表评论